脱贫路上“领头羊”

来源:黔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20 00:58

  文/黄柯

  8月8日,见到记者,独山县影山镇桑麻村农户吴吉胜说的第一句话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不丢人……”作为一名地道的茶农,他与妻子坚守在家乡,凭借着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种茶19年,不仅自身摘掉了贫困帽,还带动村民们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茶叶种植的脱贫幸福路。

  早在2000年以前,影山镇桑麻村还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小山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村里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用当地居民的话来说:“真可以称得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此外,由于当地每家每户人口较多,又因缺少致富渠道,一些家庭都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吴吉胜家也深陷窘境,然而,贫困并没有击倒他。

  “为了生活,村里很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当时的我发现,外出打工虽然能赚一点小钱,但毕竟离乡背井,而且收入不稳定,并非长远之计。桑麻村条件好、环境美,村里还长有野生原杆茶,外乡来的客人喝了都说,我们村的茶好。所以我就想着发动村民跟我一起种植茶叶,一是可以留在家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家乡的产业发展。”但让吴吉胜没有想到的是,满怀信心的他却被村民们浇了一盆冷水。“我们这里路不好,没有技术,又没有销路,跟着你干要是亏了怎么办?”正因这些未知因素,当地村民对吴吉胜的“茶叶大计”望而却步。

  见到村民犹豫不决,吴吉胜毅然说道:“你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样吧,点子是我出的,那我就先干,要是有得赚,再来带大家一起致富。”

  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让吴吉胜自己尝试种了一些茶,这对于没有种茶经验的吴吉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始终相信“实践出真知”,每天早出晚归到茶场里琢磨如何培土、护苗、灌溉、除草等等,但时间一天天过去,吴吉胜的茶场并没有得到好收成。正如村民们所担忧的那样,只有干劲是要碰壁的,毕竟茶叶的种植与管护是一门技术活,不止要有经验,更要有技术。结果,他的一腔热情没能有效转化成致富的果实,更是在2014年5月,吴吉胜因缺技术被纳入了贫困户行列,这对吴吉胜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当时的我,也曾反思了很久。不少村民都让我放弃,外出打工去干一点‘旱涝保收’的活路。但只要一想到努力了那么久,实在是不甘心。”

  这时,村里的干部来到了家中,村支两委为吴吉胜申请到了12000株茶苗补助,还请来了茶叶种植农技专家到村里给大家传授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技术。因失败而分外珍惜学习机会的吴吉胜从田间地头的“课堂”里,学到了规范的种植技术,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制茶上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吉胜家茶叶种植当年的收成就有了增加,家庭收入也有了提高,2015年底,终于实现脱贫。

  “现在一年差不多能赚个五万块钱,村里经常有老板来订购,我们的茶叶都不够卖了呢。”吴吉胜说,“现在很多人贫困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主性,只等政府帮助,自己掏钱就不想搞了。毕竟,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呀。”

  见到吴吉胜的茶叶越做越大,曾经犹豫不决的村民吴吉文、吴龙书等人也放下了顾虑,纷纷想与他一起种茶。这让吴吉胜倍感兴奋,他说:“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就盼着带大家一同致富呢。”

  如今,吴吉胜与妻子两人在家添置了茶叶加工设备,自己种植、采摘、加工、售卖,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住起了大房子,开起了小车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吴吉胜说:“现在村里的路都修好了,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们也掌握了种茶的工艺,大家的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像我这样靠实干甩掉贫困户帽子人家也越来越多,过几年,我们村的群众还想和邻村的小康村比比呢……”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