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群众迁新居 喜迎美好新生活——松桃“三促进”纵深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来源: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0-06-11 15:46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搭建党心连民心、农民变市民、贫困向富裕的追梦筑梦桥梁,引领搬迁群众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全面融入城市、过上美好生活,松桃县以全县3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为底色,绘制一幅“党建引领为中心,强工建团建妇建”新市民·追梦桥的绚丽蓝图。

  党建引领促进“稳得住”

  为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组织建设,该县以团山、育才为试点,探索推进党员亮身份,带头宣传政策、转变思想、调解矛盾、爱护家园、勤劳致富的“一亮五带头”工作,采取想法咱们说一说、困难相互帮一帮、邻里之间走一走、陋习大家改一改、文明市民比一比、勤劳致富干一干的“六个一”工作法助推搬迁群众做到邻里互助、共建幸福家园,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后续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带动工建团建妇建工作有序推进。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调度会,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各项工作进行研讨。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基层党建体系,强化“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力度,深入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实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止目前,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总支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支部1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联合党支部5个,配备23名党组织书记、选派35名党建指导员、52名驻区干部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社区开展工作,推进“社区两委+楼栋长+搬迁户”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全过程、全领域、全链条闭合式服务。目前,着力重点打造位于主城区的团山、育才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民心党建示范点品牌,成立了社区委员会,设立了综合服务办公室、“三地”服务中心、“三就”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两办四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同时,严格按照“六个同步”“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要求,同步推进共青团、妇联、工会、老年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设。截止目前,按照“建会、建制、建站、建家”一体化工作要求,在团山、育才安置地建设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追梦书屋”“亲子书屋”工人讲习所、工会爱心超市等服务阵地,建立首个工青妇“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成功申报挂牌省级妇女之家,妇联工作站挂牌率达100%。

  强化服务促进“快融入”

  松桃作为铜仁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出了松桃气象、创新了“松桃易地扶贫搬迁党建模式”。目前,全县38130人搬出深山,开启幸福新生活。易地扶贫搬迁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完成,“搬出来后怎么办”的“后半篇文章”正拉开大幕。按照“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要求,全县“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专班成员单位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创新作为,为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创造了良好条件。按照省市工作要求,该县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指导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结合实际,建立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纵深推进党的组织、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六个同步体系全覆盖。开展了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活动,为安置地公益岗位人员送上了防暑药品、防晒用具;为安置地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发放助学金,助力大学圆梦行动;建立困难帮扶机制,为523户生活困难群众送上慰问物资和慰问金。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社区服务、“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大手拉小手”、政策法律法规宣讲、捐资助学、帮扶就困慰问活动。2019年以来,开展“希望工程·陪伴行动”59次,志愿服务20余次,借助“国酒茅台・国之栋梁”“习酒我的大学”“映山红助学”等捐资助学活动,帮助62名移民搬迁学生圆了大学梦,为家庭生活困难,身患残疾的445户家庭送上5万余元慰问物资。充分发挥妇联优势,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和“百万巾帼大宣讲”“陪伴妈妈”等主题活动。2019年以来,成立婚烟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2个,解决家庭矛盾纠纷40余起;开展家庭教育讲座2期,坚持每天义务护送社区小学生上学,组建多支巾帼文艺宣传队,通过建组织、强服务、倡新风,丰富搬迁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女面貌焕然一新。

  狠抓就业促进“能致富”

  以保障就业为核心,聚焦安置地职工、青年、妇女就业需求,加强技能培训、引导企业招工、扶持群众创业、培育特色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施“留雁”工程,积极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统筹用好工青妇贷款优惠政策和创业投资基金,大力支持安置点致富带头人就地就近创业,引导群众创办小作坊、小卖部、小餐馆、小电商等店铺。采取“民心党建+搬迁群众+合作社”模式,鼓励和引导安置地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扩宽增收渠道。统筹开发保洁保绿、护河护路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落实困难搬迁群众就业,实行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围绕市场用工需求和产业发展,组织开展苗族刺绣、挖机驾驶、电工、中式烹调、美容美甲等技术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以培训促就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2019年以来开展劳动就业培训5期,培训257人。实施“雁归圆梦”工程,引导36家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金融贴优惠政策,带动贫困群众和搬迁群众就业;按照“强妇建·促发展”工作思路,以“三女培育”工程为切入点,重点围绕搬迁妇女就业,不断深化“巾帼脱贫行动”、“姐妹手拉手,脱贫路上快步走”等主题活动,在团山社区创建工青妇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成立新家人家政公司,加盟“黔灵女”家政服务公司,吸纳20余名妇女就业;开展“三女培训”4期,培训搬迁群众妇女270余名;建立生产手工艺品“楼下绣坊”3个,解决40余名妇女就业。在团山、育才社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明确专职人员为搬迁群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建立安置点就业服务微信群,随时和搬迁群众交流,掌握他们就业需求、培训需求,针对性推荐岗位、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组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等招聘会,积极联系苏州、浙江、安徽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收集就业岗位1100余个,编制“就业岗位宣传册”2万余册,及时送到贫困群众手中,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进“小商品加工”、小卖部、生活超市、餐馆等生活服务企业进驻安置地,建立居家式就业模式的同时,也便捷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开发城市协管、保洁、保安、就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采取“民心党建+搬迁群众+合作社”模式,鼓励和引导安置地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扩宽增收渠道。(松桃县委组织部 罗骐)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