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着力“三个聚焦”抓实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服务工作

来源: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0-09-21 15:48

  近来来,松桃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六个坚持”要求,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着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松桃模式,全力做好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搬迁群众生活放心、舒心、安心。

  聚焦安置地党的建设,建强安置地组织战斗堡垒,让搬迁群众放心。着力搭好“五桥”建“五家”,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四型社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基层党建体系”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组织设置。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对不符合条件的,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成立2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社区党支部,全力打造团山、育才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民心党建示范点,实现安置地党建工作全覆盖。二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全县共选派工作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14名优秀党组织书记、3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1名驻区帮扶干部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社区开展工作,精心考察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的愿意从事安置点管理的社区干部、区长、楼栋长,切实做好社区日常管理,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三是严肃组织生活。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党员服务意识,促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转变作风、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同时依托铜仁智慧党建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适时掌握最新知识和创新理论,进一步开拓视野,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安置地公共服务体系,让搬迁群众舒心。着力完善移民安置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区综合服务等资源配备,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搬迁群众公平享受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切实解决搬迁带来的后顾之忧。

  一是抓实教育医疗。在解决就学方面,采取“新建学校安置一批、整合学校安置一批、民办学校安置一批”三个一批举措确保了搬迁群众子女100%就近入学。在解决就医方面,县城安置点新建4个社区医疗服务站,集镇安置点、中心村安置点均由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松桃始终瞄准群众的“搬迁痛点”,加强与迁出乡镇对接,通过“一对一”做好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不因搬迁出现漏保断保,对符合城市低保政策条件的纳入城市低保。同时,完善了户籍管理服务,衔接好搬迁群众农民和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即开展一次感恩宣讲,选送一场文艺演出,播放一场优秀电影,打造一批文化墙,配齐一套文化设施。积极组织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和三区人才志愿服务队伍等,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音乐、小品等文艺节目进安置社区开展文化辅导。通过推进感恩文化、法制文化、民族文化、科普文化“四进”移民社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聚焦就业创业扶持,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让搬迁群众安心。发挥政策优势,整合部门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岗位,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切实保障贫困劳动力的务工时间和务工收入,牢牢掌握定居发展的主动权。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解决一批。对于搬迁群众来说,掌握一技之长才是生产生活的根本,通过对搬迁群众劳动力摸底调查,按照居民就业需求和用工企业的要求,着力组织与建筑、农业、家政相关针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培训,进一步与松桃县猕猴桃、百香果、油茶、特色农业管护结合起来,统筹用好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精准测算工时和收入。二是扶持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解决一批。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楼下门面、空置场地大力兴办扶贫车间,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具备创业能力的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对租用国有平台门面或安置点门面创业的贫困劳动力、搬迁劳动力,免除一年的场地租金。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3个15万元”、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三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继续落实国家资金保障的公益性岗位,开发阶段性地方公益性岗位,完善岗位管理办法,精准设置岗位、加强考核、动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工程,优先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劳务就业,确保劳动力家庭至少1户1人就业。(田甲)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