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四字诀”助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14 16:34

  “优”布局。成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专班,组织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根据土壤特性、气候特征、林地资源,对全县林地进行分类标识,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将国储林、山坳、坡地、山地等串联起来,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围绕茶叶、果蔬、中药材、生态养殖等产业为重点,打造县级农业产业体系,根据季节温差、产业发展时间、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规划林下产业类型。如,凉水井镇共签约国储林项目2.68万亩,共发展林下经济铁皮石斛产业758亩,白芨产业320亩,红托竹荪产业500亩,不断形成产业发展新态势。

  “拓”效益。充分发挥“线上”资源优势,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媒体,通过专家与林农“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林农在发展林下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影响。线下由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组建林下经济科技服务团队,负责分片包保联系乡镇,通过开展现场培训、入村宣传等形式,深入推广林下先进种植技术,并对林农苗木优选、栽植管护等实行全程技术服务指导。截至目前,共举办林业技术现场培训3次,培训林农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

  “强”保障。通过着力优化产业分布图、充实项目资金库、壮大经营主体群、拉好技术保障网、打通产销对接路方式,按照“扩总量、提质量、聚能量”的总体要求,认真谋划、聚集要素、强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依托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借助省农科院等帮扶力量,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含量,增加农业产业生产价值。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2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5600多万元,引进和培育生产经营主体达29家,培育食用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注册商标1个。

  “促”发展。围绕“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将林业产业种植、管理、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进行细化分工,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形成紧密相联的产业发展共同体。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对符合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鼓励农户将土地入股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负责实施及后期经营,将产业发展获得利润因地制宜进行利益分配,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2021年,凉水井镇充分利用适宜种植食用菌林地483亩,计划种植红托竹荪100万棒,每亩种植2100多棒,预计总产值达1600万元,利润达350多万元。通过利益链接到群众,为当地群众提供务工机会,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李鑫)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