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县平溪街道:搬出穷山窝换个新活法!

来源:铜仁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4 10:44

  太阳西斜,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放学后的27名学生齐聚群众服务中心,诵读经典、完成作业、学习安全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新区的孩子们在这里度过充实的、不一样的课后时间。

  “平时工作时间长,不方便带小孩。在这里,小孩可以多学点知识,我们也很放心。”搬迁群众吴敏说,自从搬进新房子,不仅生活环境大幅提升,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方便了很多,还有贴心的服务,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整齐划一的小区、宽敞干净的道路,幼儿园、“扶贫车间”、群众服务中心……9个安置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今,孩子读书省心了、大人工作舒心了、老人看病也不用操心了,昔日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截至目前,玉屏完成搬迁对象1348户5680人。搬迁工作重心从“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玉屏不断探索实践。

  从旧土瓦房到精美新居——

  “居住环境改变,换了种生活方式”

  走进田坪镇杨柳新区,一片精美建筑格外醒目,别墅式的小洋楼,整洁的社区服务台,干净的新区街道,舒适宜居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搬迁群众的新家园。

  下午,下班后的石三妹从家门口的商业街,顺着马路散步到几百米外的田坪第一小学,接放学后的小儿子回家。

  从家门口到儿子所在的小学,再从小学到家,一来一回,总共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真的是方便多了,孩子上学近,我上班也近,老人生病看病近。”石三妹感叹道。

  今年40岁的石三妹,老家在迷路村,育有三个孩子,最大的16岁,最小的7岁。搬迁前,丈夫外出做建筑工,石三妹在石旮旯地刨土种玉米、大豆,照顾老人、带小孩。老家道路曲

  折,经常缺水、停电。

  “拎包入住,新房什么都备得有。”易地扶贫搬迁,让石三妹看到了希望。

  经常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还有陈小妹。和石三妹一样,陈小妹也是从田坪镇迷路村搬迁而来,也是每天下午接送孩子。但不一样的是,在家楼下“微工厂”上班的陈小妹,每天趁着空隙,骑着踏板车,到学校接到儿子后,不是把儿子直接送回家,而是把儿子送到镇里的跆拳道兴趣班学习。

  “以前想都不敢想,娃娃会到兴趣班学习。”陈小妹说,现在有了条件,就尽力满足孩子的小愿望,让他见识更多、学习到更多。

  "我们还要多学技术、学健身舞,让孩子们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生活,让我们的后代远离贫困。"搬进新房后,除了孩子们有了以前不敢想的愿望外,陈小妹也有了更多的愿望。

  为了更好服务搬迁群众,在杨柳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玉屏第二人民医院、田坪第二幼儿园、九阳广场、乡愁馆、便民超市等基础设施,提升搬迁群众生活质量。同时简化学校、幼儿园转学办理手续,解决了搬迁群众子女的就学问题。

  晚饭后,新区广场热闹了起来,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老老少少尽情舞动。

  搬迁前,大家都住在不同村寨,靠着几亩薄土养活自己,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搬进小镇后,原来的生活圈子被打乱,面对陌生环境,大家也有些不适应的地方。

  "从农村到县城,居住环境改变,换了种生活方式。"田坪移民新区党支部书记罗康松介绍,为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身份,小镇成立了新区搬迁群众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积极协调、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城镇居民享受的政策待遇,老乡们一样不少。

  从土地刨食到就业谋生--

  "稳定就业,生活有了新希望"

  "身体好着呢,扫地不是问题,我们也想报名……"两位老太太,缓缓走进玉屏平溪街道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中心,各自从布兜里掏出身份证,递到就业登记柜台上……

  "目前共提供22个岗位,但报名人数远远超过岗位所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保洁员属公益岗位,主要为无一技之长的中老年群众解决生计问题。虽然工资不高,但工作相对自由轻松,大家纷纷抢着报名。

  去年5月,从玉屏新店镇朝阳村文家组搬到了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文愿然,由于从小右脚残疾,在找工作方面都受到限制,一直很沮丧,担忧住进新房子后一家人的生活。

  康华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便为其推荐了公益性岗位,在社区里打扫卫生。"我是残疾人,在外面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家种地,一年下来维持生活很艰难,没想到搬迁后不仅住上了新房,还找到了工作。"上岗后的文愿然,对一家人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开在小区里面的扶贫"微工厂",车间里工人正忙着进行打火机配套亮灯部分的组装,现场一片繁忙。

  文愿然的儿子文胜塘也是其中一员。文胜塘也是一名残疾人,从小右手肢体残疾的他只能在待家里。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该情况后,让文胜塘在社区的"微工厂"里就近就业。"从没想过自己还能挣钱,真的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说起现在的工作,文胜塘很是感激。

  "国家政策好,把厂建到我们康华社区安置点附近。在厂里上班,有了生活来源,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60岁的姚茂莲也是扶贫车间组装工人中的一员,说起在家门口上班,姚茂莲赞不绝口。

  东亿电气扶贫车间主管黄端兵告诉笔者:"东亿扶贫车间每天制作打火机配套亮灯部分,产量可达25万只,为200多名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今年公司出口订单在不断增加,将会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傍晚,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下班后的搬迁群众,三两成群,踏着夕阳,在欢声笑语中,走向新家……

  笔者手记:

  奔向新生活不是一搬了之,要让户户有营生、能脱贫、可致富。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这是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考验。

  为了打消搬迁群众的顾虑,玉屏超前谋划,拿出最好的位置,在县城、景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能享受生活。

  把人搬出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只能算完成了一半,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后半篇文章"同样任务艰巨。所幸的是,玉屏县委、县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搬迁第一天开始,后续配套工作就已经全面跟进。

  为了更好服务搬迁群众,该县强化党建引领,创立支部联建、村务联议、产业联合、设施联用、生活联谊"五联"工作模式,让搬迁群众最快融入当地生活。在安置点设立移民服务中心,集养老、低保、医疗保险、计生等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搬迁群众足不出小区办好相关事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搬迁户就近就业,玉屏县委、县政府根据群众发展需求,同步完善公共设施,将"扶贫车间""微工厂"开办到安置点,引进和培育工业企业75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带动9000余人就业。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