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毕节市劳动模范汪龙平—— 用双手撑起出彩人生

来源:毕节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2 11:01

  用右手握住右脚脚背以上膝盖以下的地方,使劲往前抬一下腿,然后把手放在脚背上或撑着地面,再换另外一只手,重复同样的动作,四肢并用,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与常人不同,汪龙平走路主要是靠手。

  在9月20日举行的毕节市2019年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颁奖典礼现场,汪龙平脸上灿烂而又自信的笑容令人动容。他的事迹和精神,更令人敬佩。

  因为4岁时的一次高烧,家住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办事处豪沟社区的汪龙平落下了小儿麻痹症的病根,从此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只能靠双手撑着地面行走。

  如今,42岁的汪龙平已经用手撑着“走”了38年,手掌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纵使生活给了汪龙平百般艰辛,但他从不服输,总能想方设法搬开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用昂扬的姿态,活出了出彩人生。

  起步晚,就要“走”快点

  在汪龙平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第一天上学路上的情景:家族兄弟汪尔新、汪伦华为了照顾自己,一路走走停停,常人行走半小时的路,他们花了1个多小时才到学校。

  因为行动不便,1994年9月入学时,汪龙平已经15岁。在那之前,汪龙平一直跟着做篾匠的父亲学手艺,对编撮箕、筛子、背篼等活儿信手拈来。但这些与读书学习挨不上边的活路,让汪龙平逐渐心生厌倦,对知识的渴望在心底越发强烈。

  为圆汪龙平的上学梦,家人硬着头皮到豪沟小学给他报名上三年级,同班同学普遍比他小5、6岁。

  “遇到打霜的天气,爬到学校双手都木了,要放在衣服里捂半天才拿得起书和笔。因为走得慢,中午来不及回家,

  有时候就在学校周边买点洋芋吃,但那时候家里穷,多半的时间都是饿起肚子的。”汪龙平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为了把落下的课业赶上来,白天,汪龙平在学校里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拉着初中毕业的二哥汪龙俊帮他补课。汪龙平坚信:只要努力,就不会落后于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汪龙平在全班60名同学中考了前三名,这让他高兴了好一阵。

  凭着二哥在家的悉心辅导,汪龙平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四年级跳级到六年级,而后顺利读完了初中。六年的时间,汪龙平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九年的课程,成了家里的第二个初中生。

  正当汪龙平憧憬“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他却误信了坊间“残疾人不能读高中”的传言,放弃了报考高中的机会。

  这,也成了日后汪龙平难以释怀的遗憾。

  用心干,爱好也能成事业

  初中毕业后,闲在家里的汪龙平感觉生活很枯燥。一天,汪龙平的收音机坏了,他便把收音机送到电器维修店去维修。

  谁曾想,因为这一台收音机的牵线搭桥,汪龙平与维修店老板龙道明结缘,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他只比我大两岁,我们很聊得来。平时,我也喜欢修手表、打火机之类的东西,觉得把坏东西修好了很有成就感。”汪龙平说。

  借着修收音机的机会,汪龙平壮着胆子对龙道明提出了拜师学艺的请求。没想到,龙道明爽快地应了下来。这让汪龙平喜出望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学习修理后,汪龙平起早贪黑、扎扎实实跟着龙道明学了两年,修理技术有了很大提升。

  “有一次,我收到一台坏的黑白电视机,从傍晚开始修理,但把零件全部拆下来都没发现问题,反复整了一夜,听到鸡叫才知道天要亮了。”汪龙平说。

  顾客得知汪龙平通宵达旦都没能把电视修好,就打算放弃。但汪龙平觉得,做生意要讲诚信,一定要给顾客一个交代。于是,他又埋头继续修理,终于检查出是一个断掉的小元件“作祟”。

  这件事让汪龙平领悟到:无论干什么事,用心干就能干好。

  2003年,汪龙平从师父手中把修理店盘了过来。在他的细心经营下,生意顺风顺水,还拓宽了业务范围,兼营电子产品。2005年,汪龙平敏锐地嗅到,VCD、复读机等电子产品的“春天”来了。

  于是,汪龙平壮着胆子贷了1000元款。“当时我胆子小,第一次只带了500块钱到毕节小商品批发市场,进了一台录音机、一台VCD和一些小电视,总共花去了305块钱。”

  十多年来,凭着精打细算和诚信经营,汪龙平一步一个脚印把电器维修店开成了专卖家具、家电的购物商场,实现了事业上的“升级”。

  怀感恩,扶贫车间找出路

  因为汪龙平和妻子都有残疾,前些年,豪沟社区把他们一家三口列为低保对象。

  “感谢党和政府这些年来的帮助,如今我家的条件改善了,日常开销没问题,我就把低保名额让给其他更需要的人了。”2018年8月,汪龙平找到社区支书袁烨,主动申请取消低保。

  面对身有残疾却主动要求取消低保的汪龙平,袁烨感动地说:“你自力更生的同时,还能想到其他贫困户,说明你心中充满大爱,如果能带动更多人和你一样主动脱贫就好了。”

  听了袁烨的话,汪龙平内心感慨:这些年确实没少得到乡亲们的帮助,要是能给他们找到一条致富路就好了。

  深思熟虑后,汪龙平决定把篾匠手艺捡起来,并在青龙街道办的帮助下,到七星关区一家藤椅加工厂学习技术,准备在家门口办藤艺家具厂,给村民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

  2018年10月10日,在市残联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汪龙平经营的扶贫车间“诚信家具藤艺厂”正式投产,主营藤椅、吊篮、茶几等家具。

  “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能挣点生活费,真的很高兴。”70岁的残疾人龙朝重凭借编制藤艺和管理提成,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开业至今,汪龙平累计发放工资30万余元。厂里流动的30多名工人中,残疾人有8人,贫困户有10多个。汪龙平说:“编制藤艺是手上活路,只要学会了就好做,来学的人我都愿意手把手教。”

  看着大家热情高涨,汪龙平打心眼里高兴。现在,靠着家具、家电卖场里的红火生意,一家人衣食无忧。汪龙平盘算着,尽快把藤艺厂里的1800多张椅子卖出去后,再多招点工人,带动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不惑之年,汪龙平已然过上了常人的幸福生活,用双手撑起了出彩人生。

  记者手记:

  六年时间完成了九年的课程,从盘小店到开大卖场,再到经营扶贫车间,汪龙平的人生实现了三次“升级”。

  在奋斗的道路上,汪龙平吃了太多的苦。每年进入秋冬季,汪龙平撑在地上的双手都会被冻得通红,有时甚至会失去知觉。但“乐天派”的汪龙平从不叫苦,他说:“笑对人生,生活才会笑对你。”

  汪龙平认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身体残疾了,但要时刻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积极向上的心,修炼好品德、调整好心态,勤劳奋斗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记者 高大涛 李 玲 胡艳群)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