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乌江之六冲河纪行第十八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12 11:21

  初都河村白茶基地

  毕节白茶

  盒装白茶

 

  白鸟河与青场河交汇处

  □ 文/本报记者 高大涛 图/毕节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顺

  六冲河流到七星关区杨家湾后,接纳了由青场镇方向流来的红岩河河水。从七星关城区出发,驱车沿毕镇高速行驶45公里,便可到达青场镇。青场,原名吴家屯,与云南镇雄在赫赫有名的“二龙关”交界,红岩河便是从这里穿境青场,最终汇入七星河。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据清乾隆《镇雄州志》所记:城南五十里,一溪南抵一溪北注,两河交汇间,突来一阜,园润加珠,二水萦折而出,并流入毕节之七星关。其地即镇、威、毕三属交界,有镇塘坊曰:“二龙抢宝”“二龙怀珠”。

  二龙关,是镇雄景胜之一。这里地势险峻,苍翠毓秀,是镇雄的南大门,通往毕节的必经之路。清朝时,在这里设塘汛,驻兵防守。历来,青场镇都是云、贵两省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中转的重镇。

  “二龙怀珠”,是指从云南方向流来的白鸟河由北而南,青场河由南而北,对流奔腾的两条“水龙”,汇合于二龙关,绕珠石旋转并流,注入七星河。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游经此地时,曾留下“见说骊珠毓此川,萦洄水抱不知年。深溪贮处晶莹现,合浦还来转折圆。乞结短长光皎皎,流交左石意渊渊。定风定海千秋永,漫共招凉一样传。”以及“二水分流各一区,谁教合抱共紫纤。深潭可惜人难罄,定有骊龙护宝珠。”等美言,把“二龙怀珠”描绘得十分传神。

  古有“二龙”,今有“两宝”。时至今日,青场镇有两件令当地人骄傲的“宝贝”。一件是青场老鸦洞遗址里的珍贵历史文化;一件是从外地引进来的“绿色宝藏”——白茶。

  青场老鸦洞遗址,位于青场镇西北,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形遗址。洞口朝向西南,面积230平方米。1983年被发现,1985年开始发掘,洞内堆积物胶结坚硬,以灰色和黄色为主,掘露厚度2米。出土人类化石有尺、桡骨1件,据形态特征和石化程度推断,归属晚期智人。出土石制品1000余件,有石核、石片等,还有用火遗迹,有灰堆、碳削等。此外,还发掘了猕猴、竹鼠等动物化石,见证了当地古老的历史文化。

  如果说,古人以两条“水龙”形容“二龙怀珠”,青场镇与镇雄县泼机镇交界的初都河村村民则认为,两座形似巨龙的大山“抢宝”更为写意。这两座山一座位于初都河村一侧,一座位于泼机镇一侧,两山行将交汇处,有一个圆形小山包,恰似一颗宝珠,故被当地人称为“二龙抢宝”。

  在初都河村的大山上,就藏着青场镇的另一件宝贝——白茶。

  以前,初都河村是出了名的边远和贫穷。由于山高谷深、地形破碎,阴雨云雾多,不适于农桑的自然环境伤了村民的心,“开荒开到天际边,收来只有一箩筐。”一年忙到头,大家只能求温饱。无奈之下,初都河村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2002年,村民王菊英也是“打工大军”中的一员,她先后到江苏、浙江、湖北的茶山和制茶厂里务工。一家人在外辗转了10年后,王菊英和丈夫练就了种茶、制茶的好手艺。“在茶山上的工资在4000元左右,制茶厂里有9000元左右,看到外面种茶叶都能致富,想到家乡都有这么多土地空着,为什么不回来试试?”

  2012年,王菊英和丈夫回到初都河村流转了500多亩被丢荒的土地,发展茶产业。

  刚开始,因为交通、气候等因素影响,王菊英两口子吃了不少苦。好在,帮助他们发展订单农业的江苏茶商杨龙新垫资助其购买茶苗及有机肥。双方约定:待茶叶产出后,在保障工人工资的基础上,抵扣投资款,余款归王菊英夫妇。

  人勤天帮忙。在王菊英的精心劳作下,茶山长势一片良好,面积由500亩发展到1000多亩。“高山云雾出好茶,好茶出在初都河。”王菊英常给自己家的好茶打广告。

  为了呵护好千亩连片的茶山基地,七星关区交通局支持修建了初都河村的通组路,七星关区农牧局则支持兴建了茶山上的机耕道,青场镇政府通过“一事一议”工程,在山顶上修了广场。白茶种植,不仅成了王菊英的“宝”,也成了青场镇和七星关区的重点产业之一。

  每到采茶季,茶山上每天都有300多人往来其间,他们既有初都河村的留守老人和学生,也有闻讯而来的镇雄县泼机镇村民。今年,仅工人务工工资王菊英就发出40万余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白茶种植规模,王菊英还把白茶种植技术传给了海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吴道钧。2012年5月,吴道钧到江苏、浙江去考察,看好白茶的市场前景。回来后,带头成立了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结合退耕还林政策,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白茶。

  种茶至今,无论风吹日晒,吴道钧都坚持守在茶山上,生怕自己倾注心血的“绿色宝贝”出点什么意外。每到采茶季,吴道钧就在基地、茶厂两头跑。“下午5点到第二天天亮,我得呆在茶厂里,与13个工人一起,跟着从初都河村‘借’来的制茶师傅学技术、制茶叶。天一亮,我又马不停蹄跑到茶山上守着茶农采茶,赶在凌晨5点前送到制茶厂。”每年4月采茶季,吴道钧都要瘦10来斤。

  在吴道钧的制茶厂里,烘干机、发电机等设备一应俱全,新修的厂房“五脏俱全”。吴道钧说:“这些设备还得感谢市供电局的大力支持哩。”原来,去年3月,吴道钧申请安装变压器,供电局的领导实地查看后,被吴道钧的实干精神所感动,决定捐赠30万元支持他购置设备、办加工厂。双方签下合同约定:前三年要固定资助9户贫困户,每户固定分红800元;3年后,按供电局的投入占比,将分红资金用于茶园、文化活动广场的供电和环境卫生维护。

  现在,吴道钧的茶叶生产已步入正轨,经过加工、包装后的白茶卖到浙江安吉、江苏溧阳一带,很受欢迎。平日里,吴道钧积极参加各地的展销会,以扩大白茶的名气。

  今年,吴道钧卖了350余公斤茶叶到浙江安吉、江苏溧阳,产值70万元左右。

  有了初都河村和海寨社区的成功示范,青场镇大力推广白茶种植,全镇13个村中有8个村种植白茶500亩以上。白茶,成了青场名副其实的“绿色宝藏”。

  “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青场镇通过以村社一体合作社、大户带动等方式,共发展白茶种植1万余亩,带动530多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户均增收2800多元。全镇拥有2个茶叶加工厂,年产量15000多斤,已成功申请注册了‘毕节白茶’商标,获得了‘地理标识’认证。下一步将继续推动白茶种植,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青场镇镇长张斌如是说。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