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凤:镌刻在9.2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足迹

来源:毕节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8 21:15

  “突突突……轰轰轰……”12月4日,一辆摩托车由远及近驶来,村民张道珍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往天这个时候,陈永凤多半还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村里,忙着大大小小的事务。现如今,陈永凤已经离开了这片她所热爱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村民,但村民们还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在他们看来,陈永凤仿佛还像往常一样,在走村串户叮嘱着什么。

  50岁的陈永凤是谢都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11月27日晚,她和同事们在加班核对脱贫攻坚资料时,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

  28日晚8时,陈永凤在与死神搏斗24小时后,永远离开了她最爱的那方热土。

  一

  自2008年进入村委会工作以来,陈永凤一心扑在工作上,欠家人太多期许。

  “你说等忙完工作,好好去大医院做个全身检查;要带着我们一家去油杉河看银杏……”女儿高洁一遍又一遍回忆着母亲生前的点滴。

  高洁的家与母亲家仅隔1公里,隔三差五就会回来一趟,但基本遇不到母亲。“很久没有和她说上5分钟的话了。平时打电话,也最多说一两句就挂了。”高洁说,去年母亲生病出院后,全家人都劝她注意休息,“但她就是放不下村里的大事小事。”

  时针回拨至2018年11月26日上午,正在工作中的陈永凤突然感到一阵头昏,并晕厥过去。好在送医及时,平安度过危险期。但陈永凤被确诊患上脑梗,医生建议住院疗养1年以上。

  (下转2版)   (上接1版)

  病床上的陈永凤硬是不顾所有人反对,半个月就强行出院了。回家休整了1天,随即回到村里,跟个没事人一样上班走访、处理事务……

  “她心里全是工作,村委会到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她往往一出门就是一整天,经常不回来吃午饭。虽然我们都会提醒她按时吃药,但究竟吃没有就不知道了。”丈夫高应祥十分悲伤,“在突发脑溢血前一刻,她都还在工作,什么话都没有留给我和娃娃。”

  谢都村微信工作群显示,当晚7点,陈永凤发出最后一条信息:“11月27日,上午在村整理完善补短板三改一户一档案资料,下午到松二、松三组收集杨天花等14户农户的户口本复印,完善老旧房屋改造资料。”

  短短六十来字,定格成所有人对她最后的回忆。

  二

  陈永凤突然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湿了眼眶,怀着对她的不舍、对她的感恩,纷纷来再看她一眼。

  86岁高龄的张恩秀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爬过一段陡坡,口里念叨着,“天上星星数不清,陈永凤做事好认真……”呜咽的声音仿佛凝滞了一般。

  “要是没有她,怎么会有我家今天!”12月4日,说起陈永凤,陈祖芬的心像被刀割了似的,眼泪忍不住地流。

  陈祖芬是陈永凤生前联系的贫困户。“以前,她每星期都要来我家,看到我家房子漏水,就来帮忙整好,还带着我们找赚钱路子……”

  陈祖芬把陈永凤看成亲人,在她最难的时候,总有陈永凤拉她一把。

  在陈永凤带动下,陈祖芬2019年种植100平方米冬荪,政府补助4000元,养了5头猪,政府补助4000元;村里又为她提供公益性岗位,每月固定有500元的收入。算下来,陈祖芬家现在一年就有纯收入2.5万左右。

  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陈祖芬把家里家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有时间就跟着村里红歌队唱歌跳舞。“我们好日子是开始了,她却走了……”

  陈永凤对谁都都有说有笑,和蔼可亲。“我刚来驻村时,她耐心教我怎么做农村工作,怎么和村民打交道;被子不够暖和,她就从自己家里搬来给我……”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派驻谢都村第一书记刘鹏说。

  在谢都村,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在乡亲们眼中,她是个好大姐,是孝顺的晚辈,是凤山脚下多才多艺的“金凤凰”。

  三

  谢都村是个少数民族村寨,其中彝族人口占全村85%以上。陈永凤这个土生土长的谢都村人传承了彝家儿女能歌善舞、火一样热情的品质。

  陈永凤爱她的民族,在全村组建红歌队,希望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将彝族文化传承下去。“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陈主任教我们唱彝文版的《党啊!亲爱的妈妈》,是那么悦耳动听。” 红歌队队员张琴说,陈永凤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彝族年、火把节等活动,她还自筹资金为大家购买彝族服饰。

  陈永凤爱她的家乡,把所有精力和热情奉献给村里的大小事。大家经常能看到她风风火火地骑着辆摩托车满村跑,处理这处理那,让大家心服口服。

  大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凤山乡党委书记李春阳说:“她做的都是平凡事,但正是这些平凡,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

  陈永凤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并多次获县、乡级表彰:2008年被大方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县“优秀村(居、社区)干部”、2017年被评为凤山乡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全乡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全乡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一个个奖证,是陈永凤永远风里来雨里去的印迹。而她的故事,则镌刻在了谢都村9.2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熠熠生辉。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