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黔西县:田间劳作忙 冬韵胜春光

来源:毕节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9 16:15

  

 林泉镇海子村的群众在给大葱整沟培土

 绿化乡小海子村蔬菜基地劳作场景

  虽已进入冬闲季,但在黔西县,田间地头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

  在林泉镇海子村“村社一体合作社”蔬菜基地上,几百亩大葱、豌豆尖等蔬菜绿油油的一片,就像在坝区铺开了一块绿色的大毯子,蔚为壮观。在大葱基地里,10多个村民挥汗如雨,正在给大葱进行起沟培土。连日来,为保障大葱安全越冬,海子村合作社组织群众对大葱进行田间管护。合作社负责人蔡凯告诉笔者,大葱的冬季管护就是大葱在冬初不收刨,但随着天气的转冷,要顺葱沟的两边培土,这样可以确保葱白不受冻、不失水,等到供应时可随时收刨上市,方法简单易行,对葱白的保养效果特别好。

  海子村在“党建富民”模式的引领下,已建成蔬菜示范基地1000亩、猕猴桃示范基地500亩、杨梅示范基地200亩、脆红李示范基地400亩、大葱示范基地450亩,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家家有产业、人人能致富”的发展格局。

  为巩固好脱贫成效,确保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洪水镇长堰村依托恒大集团援建的429个扶贫大棚,引进贵州云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引领下,大力发展以种植非洲菊为主的花卉产业,利益联结2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非洲菊的舌状花完全展开、靠近舌状花最外两轮管状花充分发育时即可采收。采收花朵时可以不用刀具,直接用手指捏住花茎中部,保持30至40度的幅度左右摇摆数次,向上拔起即可。采收时间最好在上午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采下来的花枝不要放在日光直射之处,要尽快作预冷处理。”花卉基地大棚里,一垄垄长势旺盛的非洲菊竞相开放,二十余名务工人员一边采收,一边听着技术员史洪贵讲解花卉采摘及冬季田间管理技术。

  史洪贵是长堰村的一名老党员,虽年逾花甲但精力充沛,早年在外经营花卉生意,积累了丰富的花卉种植经验,被公司聘为管理和技术人员。据史洪贵介绍,长堰村花卉种植基地每个大棚每年可生产近8万株非洲菊、年产值约2.4万元,基地常年用工量达2万余人次,年发放农民工工资超过170万元,切实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问题,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农村有句俗语叫作“人多好种田”。近日,在绿化乡小海子村千亩蔬菜基地上,一支60多人的“冬种突击队”正在栽种青菜,他们分工有序,打窝的打窝、施肥的施肥、分苗的分苗、掩土的掩土,一早上的功夫,10余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青菜苗。笔者很是好奇,这么寒冷的天气,这支高效率的队伍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小海子村村委会主任史开相告诉笔者:“这些劳动力来自全乡七个村的护林员、护寨员和保洁员,他们平时就在本村工作,蔬菜基地有任务的时候,就由各村合作社的负责人组织人员到小海子村集中劳作。”

  据悉,为扎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绿化乡整合全乡7个村合作社资源,筹集资金40万元,成立了绿化乡毅立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模式在小海子村集中建起了1000亩的蔬菜基地,轮流种植养心菜、青菜、大头菜、油菜等。据蔬菜基地管理人员朱红介绍,合作社与黔西蓝太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产销协议,蔬菜基地负责生产,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制作酸菜出售。目前第一茬近100亩的油菜苗已收割完,每亩产量在70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近1500元,其他品种也在陆续循环上市。

  这几天,在绿化乡湾箐村脆红李基地里,一群身着“亮初心承诺”字样红马甲的技术人员,手把手地为村民讲解和示范脆红李的管护技术。这些“技术人员”其实是湾箐村党支部的党员带富能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谢远谋 杨文澜)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