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践行生态文明到守护绿水青山,黎平未来林下经济如何发展更赚钱?

来源: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0-09-14 15:17

  黎平县位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08′之间,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最低气温-9.8℃。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份1690.4毫米,最少年份1093.1毫米,年均蒸发量1255.9毫米。林业用地面积508.93万亩,森林面积460.42万亩,森林覆盖率72.75%。全县有2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20种野生中草药材,野兽种类52属675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栎、楠竹等,是全省十个林业重点县之一。

  黎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

  2020年,全县开发利用森林面积11.62万亩,其中林下养殖0.73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10.73 万亩(天麻 1.41万亩,钩藤 6.8 万亩,茯苓、灵芝等其它中药材2.5万亩),产值5972.51万元。林菌种植0.16万亩,产值17.5万元。林下养鸡存栏 46.88 万羽,累计出栏30.50万羽,产蛋量 190.04万枚,产值 2099.06 万元。林下养蜂 28859箱(巢),产值 256.4万元。全县村级百亩示范基地达269个,乡级千亩以上示范基地19个,县级万亩示范基地1个。建成竹林产业基地1.4万亩,其中新造0.4万亩,低产林改造1万亩。

  黎平县发展林下经济存在困难和问题

  定位不高。部分产业盲目跟风,普遍定位不高,发展观念单纯,基本没有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以及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基本没有挖掘本乡本土文化特色、资源特点、产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方面,没有明确的区域整体战略布局,缺乏专项产业规划,没有理清产业发展次序和产业聚集的关键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缺位,产业同质化多,差异化个性化不强。

  投入不足。目前,产业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接济,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很少,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

  开发不全。全县竹林面积有9.4万亩,在扶贫开发领域中,仍然是一块未被开化的地方,等待开垦的处女地。竹林开发比较经济,对于林农而言,可以说是零投资零风险的赚钱平台,成年母竹可开发竹编,春笋冬笋是生态蔬菜、美食素材,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比较乐观。

  品牌不响。只重视发展,不思考品牌定位,不注重产品与服务质量。至于品牌名称、标志和包装,没有做好顶层设计,没有突出品牌个性、体现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

  市场不稳。市场营销缺乏领军人物,产品与市场交融性能不强,很多产业产品做得出来却卖不出去。部分合作社懂技术的不精管理、不精运营、不精市场,没能够主动与国内外一些重大的系统集成商进行战略合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过渡困难,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黎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08.93万亩,森林面积460.42万亩,森林覆盖率72.75%。在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面积454.46万亩;竹林面积9.4万亩,林下经济发展平台广阔。

  政策扶持到位。2020年,黔东南州下达我县林下经济任务为:林下中药材种植9.5万亩、林菌种植2000亩、林下养鸡出栏60万羽、林蜂2.3万箱;建成林下经济“百千万”工程百亩以上村级示范基地322个、千亩以上乡级示范基地20个、万亩以上县级示范基地1个。从下达的任务量来看,当前政策对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强劲。

  交通区位优越。黎平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是黔东南州三个组团发展的东南核心区,是贵州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先行区。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贵州段)穿境而过,南接厦蓉高速、贵广高铁的黎洛高速,北连沪昆高铁的黎三高速相继建成,黎平机场先后开通了贵阳、上海、长沙、昆明、温州、重庆、福州等7条航线,正在规划建设玉屏至从江铁路、兴义经黎平至永州铁路、黎平至剑河高速、黎平至靖州高速,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为融入黔中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提供了便捷畅通的交通条件,区位发展优势日益凸显。优越的交通区位,丰富的森林资源,新兴的林下经济将成为黎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必要性分析

  改善林农生活需要。全县总人口56.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达40万,占总人口的70.61%。农村人口中,经济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依靠山地资源开发。山地资源怎么开发,资源怎么转化为资产,怎么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就要客观发展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林木采伐指标逐年下调,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林业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空间,但林农增收却又成为了新的问题。既要发展经济鼓起林农“钱袋子”又要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那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而让林地早点下“金蛋”,只有走林下经济这条新路子,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在实践中,一些地区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了一时的经济增长,但事实证明,这种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近年来,黎平林业一直以森林培育为主,注重杉木和油茶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两项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仍然有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林业提供新的产业支柱。另外,森林资源资产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低,林农增收困难。

  黎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遵循原则

  生态经济原则。经济发展是基础,生态良好是前提。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将生态效益作为首要的安全底线,如林下种植造成水土流失、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污染,林地清理造成树木幼苗受损及在林下放牧、养殖时畜禽的践踏和啃食导致林下植被特别是幼树的损伤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林地表层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等均应在森林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增加林农的收入。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都应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推动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原则。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多数都已确立权属,掌握在每个林农手中。因此,发展林下经济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把决策权交给群众,保障广大林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特别是在林地流转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林农之间、林农与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协调。当前林下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林地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林农对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潜力认知较少,从这一层面上来讲,要加强林农思想宣传教育,提高林农对林下经济的认识,让广大林农积极参与到发展林下经济中来,以增加收入,稳定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原则。黎平县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最高海拔1500多米,最低海拔100多米,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多样,林下利用必须针对森林所处地理区位、不同树种结构、不同林分结构、不同山地坡度,充分考虑交通、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规模等。

  突出重点原则。黎平县地理地形地貌复杂,森林类型多样,这一特点优势为黎平林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上广大林农的长期探索,积累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下经济开发模式和经验。近些年,黎平各乡镇(街道)通过“一镇一特”或“一村一业”自主发展林下经济实践,总结出许多适合于区域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可发展的产业及品种众多,不可能全部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品种的攻关等。应突出重点,筛选涉及面较广或者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加以研究、推广和扶持。

  科技引导原则。发展林下产业要以科技为指导,选择科技含量高、比较成熟、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产业项目。要坚持科技引导,采取集约化经营方式,对各地的产业项目全过程跟踪指导,提高林下产业项目的质量和产量。

  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要从特色、规模入手,推动形成既有竞争又能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以降低产业风险,增强产业竞争力。

  林下养殖

  针叶林养殖:全县杉木林面积250.85万亩,马尾松林面积78.38万亩,这些林分中都是单纯林,林下没有幼树,且郁闭度较大,空气新鲜阴凉,散养土鸡是最好的场所,建舍也可以就地取材,经济成本低。

  阔叶林养殖:全县阔叶林面积88.47万亩,这类林分芭芒、茅草等比较丰富,利于养殖小黄牛和小山羊。

  林下养蜂:利用林木放养蜜蜂,发展养蜂业。

  中药材基地养殖:中药材基地主要指红豆杉基地。红豆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提取物——紫杉醇,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药物之一,同时对肺癌、食道癌也有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红豆杉的根、茎、叶都可以入药,可以治疗尿不畅、消除肿痛,对于糖尿病、女性月经不调、血量增加等都有治疗作用。因此,利用红豆杉基地养殖土鸡,不仅肉质好,而且含金量也高,深受顾客青睐,市场前景可观。

  果园养殖:果园养殖土鸡具有一定的优势,既可以充分利用果园土地资源,又能更好的提高果园收益,鸡能消灭果园内害虫,鸡粪可以提高果园产量,节省果园肥料和用药成本。果园要选择成年结果后的乔木园林,比如梨园、桃园、桔园等,因为土鸡有很强的刨土能力,对树根损伤较大。

  林下种植

  食用菌种植:在立地生态、无污染源、环境潮湿、光照较低的林区,利用郁闭度较大的林地,营造野生、半野生、仿野生菌,种类主要包括:香菇、木耳、竹荪菌、灵芝菌等。

  花卉种植:花卉种植相对其它产业而言,林农易学易做。在林间空地中种植花卉,能够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升林地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

  松茯苓种植:选择海拔300—800米,坡度35度以下的向阳坡,且土壤是酸性的黄砂壤土。

  中药材种植:在石灰岩林地种植耐荫的铁皮石斛等药用植物。

  茶叶种植:在有雾罩、无污染源的林下种植茶叶。

  竹笋开发:黎平县拥有竹林面积9.4万亩,年产鲜笋约5万吨,且竹笋是传统的森林蔬菜,富含蛋白质、糖类、纤维素、维生素及有机锗(Ge)、硒(Se)、硅等活性物质,具有减肥、降血脂、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是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潜力大,竹笋开发将成为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

  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要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森林旅游开发,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既要追求经济利益,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景观效益。森林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森林观光休闲旅游产品。这是最初始的旅游产品类型,也是最大众、最初级的旅游产品,较容易进入大众的视线并被接受。

  森林保健休闲旅游产品。该类旅游产品在森林休闲旅游项目中融入养生保健要素,适合人们对于身心放松的养生保健的热衷。

  森林娱乐休闲旅游产品。森林娱乐休闲是森林休闲业与娱乐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

  森林运动休闲旅游产品。通过有氧运动和体育赛事,推动产品发展。

  森林科普休闲旅游产品。以科普为主题,开展标本采集、摄影绘画、野外科考等活动,将森林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森林探险休闲旅游产品。该类产品分为,传说探险、休闲类探险、挑战类探险、科学和科普类探险。

  风力发电站旅游开发。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黎平县已建成了3个风能基地,即肇兴镇的六倍山风力发电站、德化乡的老山界风力发电站、九潮镇的弄北山风力发电站,这些风力发电站交通便利,既是靓丽的景观,又是避暑的胜地,每天都有县内外游客观光,开发价值很高。

  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能否实现林业经济转型。如何整合林下资源产业,推进林下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所在。因此,发展林下经济,务必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实现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创新品牌定位,培育农产品整体区域品牌。在充分挖掘产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产品的消费定位,打造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当地实际、产业特色和产品定位,积极推出区域品牌形象。加快建立知名农产品品牌遴选体系,力促名特优新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评选。

  二要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塑造品牌良好形象。以“生态+文化+产品+企业”的模式进行宣传推介,注重利用各级各类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发布会、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种渠道,逐步构建起展会有展位、纸媒有版块、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网站有动态、微信群有消息、朋友圈有喝彩的品牌宣传格局。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提升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要开展品牌业务培训,提升品牌创建能力。要组织合作社和企业走出去参加农业品牌培训,系统学习农业品牌策划、培育、营销和推广等业务知识,开阔农业品牌创建视野。

  四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涉农创业者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五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根据林区林下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地势地貌特征,相关部门应结合民情民意和周边市场对林产品的需求状况,开展调研,合理布局,搞好产业规划,科学制定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方案,为经营者提供政策保障,统筹规划林下经济的发展蓝图。(通讯员 吴志培)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