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重安镇程太元:立下愚公移山志 家乡不富势不离

来源: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0-07-22 15:21

  “改变家乡现状,让村民富裕,是我最大的愿望!”这是程太元2017年当选为马场村支书后,最想干的一件事。三年的时间里,他抓党建促发展,下足“绣花”功夫,在脱贫攻坚这场战争中“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当初的诺言,力争向父老乡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如今的马场村,红瓦白墙新居群立,绿荫芳草生机盎然,俨然一副生机勃勃、焕然一新、欣欣向荣的景象。于2019年,他也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并通过贵州省面向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定向招录,成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

  “作为村级党组织,我们不仅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头雁”,更是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者……”自当选村支书那天起,程太元就给自己定下奋斗目标:不干则已,干就得干出点名堂。他始终认为要改变一个村的贫困现状,实现整村出列,必须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并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上任以来,他将基层党建创新与脱贫攻坚工作高度融合、同步推动,在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成员的基础上,坚持“开门纳贤”,遵照“选优育强、抓实培养”的原则,把致富带头人、生产能手、复转军人和在外创业人员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份子,作为发展对象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并不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工作能力。

  与此同时,程太元把改善村级办公生活条件作为助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先后争取得到州融媒体中心、县统计局等单位帮扶资金共计5万余元,将原本只有3间房间的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还配置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电话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让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能够住得下身、安得下心、干得成事,营造了“温馨之家”。

  “以前的办公条件很差,村干大多都是50、60岁的老人,既不会电脑,身体素质也跟不上,村里想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马场村参加驻村工作已有4年多的王军对比起现在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感慨道:日益规范的办公环境,加上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的党员干部聚在一起干事更加有想法、有激情、有效率,2018年我们村不仅实现了整村出列,今年,还获得了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的称号。”

  说起程太元,该村同步小康第一书记杨斌和农村党员龙定洲更是竖起大拇指连忙称赞到:“程支书“年轻有为、有想法、重实干”,这几年通村公路、饮水工程、扶贫项目、危房改造等一件件实事顺利落实,村里面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扶贫产业的推进,更是让我们村开出了致富花。”

  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马场村被评定为软弱涣散村。为逐渐扭转困局,程太元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条“腿”齐发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来抓,对现有的村级资产进行了改造、承包、租赁,提高资产存量利用率,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根基。同时,他采取“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村级党组织+建档立卡户”模式,以产业扶持为载体、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农村党员产业示范户为基础,大力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把马场村撂荒多年的140多亩的茶场变废为宝,更是让马场村的产业规模从“从无到有”走向“从有到优”。

  “我们马场村的茶叶能够重振雄风,这还多亏了我们村的程支书......”于2018年,程太元找到了有着丰富制茶经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寿礼,帮助申请扶贫项目、协调办厂用地,动员鼓励他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茶产业,不仅将马场村撂荒多年的140多亩的茶场变废为宝,还扩充茶叶种植规模至200亩,周边30户98人贫困群众因“茶”脱贫、变富,30余人成功就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程太元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在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中的内生动力,通过“结对帮带”模式,利用掌握的一技之长,带领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现马场村发展有养牛大户4户,养猪大户5户,养羊大户1户。

  马场村建档立卡户程太荣就是通过“结对帮带”成功脱贫的其中一户。“这几年,有了党员干部带着我们一起干,原来脱贫也没这么难......”于2019年,程太荣在农村党员黎国际的带动下,不断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通过发展种植果蔬等产业,不仅成功脱了贫,还建起了两楼一底的大砖房。如今在程支书的号召动员下,他还把自家种植玉米的田土流转给贵州黄平银山茶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茶叶。

  当前,马场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已具雏形,形成了年龄以80后为主,学历以高中以上文凭为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有农村党员37人,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在脱贫攻坚还未收官之前,程太元将一如既往的将党建和脱贫攻坚责任抗在肩上,确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重安镇人民政府 龙润裕)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