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10 12:26

  时值深秋,花溪区黔陶坝区的老百姓正忙着种植下一季香葱;清镇市的芦荻哨坝区,技术人员为冬季茶园管护做准备;红枫湖畔的大冲坝区,每天都有新鲜蔬菜运往贵阳各大市场……

  当下,贵阳市正明晰发展定位,强化龙头带动,加强土地流转,保障要素投入,深入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扎实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按计划,2019年贵阳市创建坝区42个,其中拟创建省级样板坝区10个,面积3.23万亩,占创建坝区总面积的50%。贵阳市将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2019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1.19万亩,其中涉及500亩以上坝区农田治理总面积7.41万亩。项目实施后,预计新增坝区机耕面积4.63万亩、灌溉达标面积2.3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0.94万亩。

  围绕主导产业

  调整坝区产业结构

  坝区建设怎么样,关键看产业强不强。贵阳市选择适合本地发展、见效快、效益高的蔬菜、食用菌等作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调整坝区产业结构,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基地。由6个市领导领衔6个专班,主攻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提质增效,重点发展蔬菜(辣椒)、食用菌、生态家禽、生猪为主的“菜篮子”,猕猴桃、桃、李、刺梨等精品水果为主的“果盘子”,高品质绿茶为主的“茶园子”,石斛、白芨、黄精等中药材为主的“药坝子”以及牛奶为主的“奶瓶子”。

  截至目前,贵阳市坝区完成高效经济作物种植13.37万亩,其中蔬菜种植7.41万亩(次),中药材种植0.29万亩,果树、茶叶及绿化苗木种植3.14万亩,食用菌种植0.04万亩,优质粮油2.02万亩,稻、鱼综合种养0.32万亩。

  同时,贵阳市还大力发展采摘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将17个蔬菜产业坝区纳入乡村旅游线路,全面提升坝区综合效益。

  下一步,贵阳市将继续以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规模发展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发展设施农业,采取立体化栽培、精准灌溉等技术,把500亩以上坝区打造成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基地;优化“一坝一策”方案,对坝区进行逐个研究,完善产业选择、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要素支撑;以玉米调减为重要抓手,精准选择坝区产业,谋划好今冬明春的种植品种,注重长效与短效结合,按照“建立一个领衔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的工作机制,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夯实组织保障

  强化利益联结

  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是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贵阳市在建设坝区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农户以土地流转或入股的方式,由龙头企业代建基地,基地建成后农户可选择自行管理或企业托管,农户按照保底分红和收益分红的“三变”模式保障收益。

  同时创新“国有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贵阳市农业农垦集团建设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项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组织、统一营销,全面提升坝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坝区建设一线,贵阳市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统一流转(入股)土地,并组织好种植、管理、销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贵阳市42个坝区农产品商品率达70%,品牌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坝区面积的64%,坝区中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完成土地流转面积5.26万亩,占坝区面积的59.3%;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4.7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0.29万人)。

  聚焦产销对接

  强化市场拓展

  产销对接是农村产业革命成败的关键一环。今年8月19日,贵阳市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明确实施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攻坚行动,助推全省农产品“黔货出山”——

  发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等一级批发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加大超市销售终端和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建立直供直销的流通体系;

  发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和已建成的154个惠民生鲜超市等公益性平台“菜篮子”保供稳价作用,确保主要农产品售价低于周边省会城市;

  在已建成中央厨房2万平方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社区,开展中央厨房集配服务,努力提升集团化配送服务能力;

  搭上贵州蔬菜集团外销大船,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围绕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贵阳市还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强化坝区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以销定产。(记者 何欣)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