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金融消保:多层次全方位赋能,助力小微可持续发展

来源: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17 16:20

  稳小微,才能稳民生。

  疫情以来,加强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已经成为金融服务行业重要任务。近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合发布《疫情下小微金融消费者保护调研报告2022》(下称"报告"),通过权威数据梳理、行业机构一对一调研和企业典型案例访谈,了解疫情下小微经营状况、金融服务需求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风险,总结融资服务机构针对小微消费者保护的行业经验,同时提出疫情下小微金融消费者保护建议。

  报告指出,金融机构和小微融资服务商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应同时关注其经营健康、金融健康和金融安全需求,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其经营效率,提升财务可持续性,通过素养赋能提升其金融素养,保障金融消费安全,避免其过度负债,助力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化转型,助力破局小微困境

  小微经济体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市场监管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约1.03亿户,数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小微企业贡献了国家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根据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客户调研数据,62%小微企业的资金可维持3个月以上正常经营,但仅34%的小微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有38%的小微现金流状况吃紧,维持正常经营时长不足三个月。

  在此背景下,不少小微企业已经开始寻找破局之策,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是较为明显的趋势。报告指出,在经营方面,在小微企业线上化越来越明显,对生意资源撮合需求上升,对经营知识学习热情颇高。

  报告认为,小微企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需求方,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脆弱性更加凸显,如果能通过机制与技术的革新被赋能,提升财务韧性,有利于其稳定与发展。

  以平安普惠为小微企业提供B2B商业资源匹配服务的数字化经营赋能工具——"陆慧融生意通"为样本的调研数据显示,有51%的小微经营者对平台提供的发布销售、采购商机功能和小微经营供需匹配服务都很有帮助,40%的小微经营者认为有一定帮助,只有9%的小微经营者表示帮助有限或没有帮助。92%的受访小微企业对在线课程感兴趣,其中营销推广和线上经营课程需求度最高。

  除了经营的线上化,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也更加依赖线上渠道,融资成本逐渐下降。根据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季度报告》,在2022年第二季度,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上行,但获得融资的小微经营者的融资额度收缩,融资目的仍以满足日常运营为主,融资途径更加依赖线上渠道,融资成本环比下降。

  "金融+经营"双赋能,构建小微健康发展生态圈

  疫情下小微融资全线上化趋势明显,尤其当疫情影响无法面对面线下办理业务时,一些全流程线上化的平台,展业优势更为明显。

  不过这也要求小微融资平台不但需要保证线上交易信息公平透明、便利高效,更应关注当前小微企业成长性和经营可持续性难题,用综合性服务来提高小微人群的金融素养、经营能力,进而根本性改善小微融资难问题。

  为帮助小微在经营能力和金融素养两个维度提升,平安普惠深入社区、企业,从小微企业主的常见问题入手,普及金融知识干货,解答最常见的法律问题,提供综合性营销辅助,在融资、经营规划等关键领域实现知识、能力、态度的同步提升。

  通过“平安守护者行动”,平安普惠联动各地金融监管、反诈中心、媒体等权威单位,走进社区、商区、园区、校区举办金融科普线下活动,创新方言反诈小品、互动游戏等“接地气”的金融宣教形式,向小微、新市民、中老年人、学生群体等普及防范金融风险相关知识,重点宣传金融反诈、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理性投资和合理借贷教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利用情景短视频、在线直播、知识问答H5等线上化形式,进一步加大金融宣教覆盖面和获得性,让民众持续修炼“内功”,提升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截至9月27日,今年的金融科普守护者行动已落地超390场,超过80%的活动联动各地金融监管、公安/反诈中心、媒体等权威单位,覆盖全国超140座城市,为超百万民众送去金融守护。

  据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介绍,超过半数小微客户在使用平安普惠赋能小微工具后,实现盈利。其中使用B2B商机平台生意通的小微企业有64%实现盈利;而使用线上课程体系生意经、咨询顾问线下支持的小微企业有57%实现盈利,仅有11%亏损。在他看来,小微客户普遍在金融和经营上存在多重需求,包括线上经营、创业辅导及贷款知识等。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认为,金融机构对小微群体的赋能已不仅局限于单一性贷款支持。在实体经济日渐复苏、营商环境逐渐向好的大趋势下,经营与金融健康双赋能的方式,将为小微群体的健康发展提供正循环生态。

  程瑞建议,未来机构可通过提供行业社交服务、数字化营销推广、贷款知识课程、金融反诈教育等综合性增值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主拓展生意人脉、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打造健康的小微发展生态圈。

  建立消保新生态,保障小微金融安全

  随着小微融资及经营的线上化趋势加剧,小微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也在升级,金融安全在小微企业主中关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各类代理维权黑产频出,退费退保诈骗频发,个人信息保护形势也仍然严峻。此次调研发现,由于小微企业金融素养不足,易受代理维权等诈骗困扰,超半数小微消费者关注金融安全问题。

  对此报告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在资金、运营、消保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赋能,才能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资金纾困方面,银行与小微融资服务平台需形成多层次助力合力,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目前,银行依然是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主力军,小微融资服务平台正成为小微银行贷款服务的重要补充。

  例如,据平安普惠母公司陆金所控股最新财报,今年二季度新增贷款1295亿元,86.1%流向小微,连续四个季度小微借款占比达8成。不仅是陆金所控股,国内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也将小微信贷作为共同发力点。其中,乐信集团二季度促成小企业贷款104亿元,同比增长67.7%,占比25.1%,较一季度的占比24.7%继续增加;小赢科技上半年撮合和提供贷款总额达321.29亿元,其中有46.18%流向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另一方面,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设立专职消保机构,借助科技工具辅助处理客户投诉等方式也是目前众多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平台重要方式。例如,国内已经有平安普惠、360数科、马上消费金融以及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等机构。

  此外,在打击金融黑灰产业、维护金融行业秩序与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各方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行动。今年3月,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联合重庆市委网信部门、市公安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重庆银保监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指导平安普惠等数十家金融机构成立"打击涉及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形成多边合作"打黑"机制,旨在输出自身经验与技术,同行业形成合力,全力斩断金融黑灰产业链。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